钓鱼捕鱼游玩之鲐鱼的介绍

2021-11-02 12:38:16 北海海钓网 332 0

白腹鲭(拉丁学名:Scomber japonicus),鲭科鲭属鱼类。它为近沿海中上层的回游鱼类,好群游,幼鱼时,常与其他种的鲭科鱼类或鲱科小沙丁鱼类形成群体。


其体纺锤形,稍侧扁,背缘和腹缘浅弧形,尾柄细短,头中大,眼中大,口大,上下颌等长,上下颌各具细齿一列。其鳃耙正常,尾鳍深叉形,体背侧蓝黑色,腹部银白而微带黄色。它具趋光性,有垂直移动现象,冬季时,会群体栖息于较深水域,且活动力会降至最低。它分布于朝鲜半岛、日本、大西洋地中海沿岸,印度洋非洲南岸,太平洋西岸自菲律宾至俄罗斯远东海区,最北达北美阿拉斯加湾,在中国分布于黄海、东海及南海。



鲐鱼为远洋,暖水性鱼类,不进入淡水,每年进行远距离回游,游泳能力强,速度大。春夏时多栖息于中上层,活动在温跃层以上,在生殖季节中常结成大群到水面活动。捕捞适宜水温在8-24摄氏度之间,以14-16摄氏度时渔获量最高。有趋光性繁殖习性


鲐鱼是分批产卵的,生殖季节中至少排卵三次。放卵时间主要在半夜到黎明前后。或从傍晚到半夜。怀卵量大约在25~263万粒之间。卵浮性,球形,透明无色,主要分布于10~0米水层中,卵径为0.95~1.25毫米之间,生殖季节初期较大,以后逐渐变小。油球一个,球径为0.25~0.30毫米之间。呈极淡的米黄色。卵黄间隙很小。卵子发育迅速,水温12℃时约需要1.6小时孵化,15℃时约需80小时,20℃时约需50小时。但在10℃时发育不正常。出孵子鱼全长为3.25~3.36毫米之间;油球的位置在卵黄囊后端。卵黄囊在第三天就接近于吸收完毕。当年生幼鱼生长很快,7月初在青岛出现的30~40毫米叉长的幼鱼,10月间能长到200毫米左右。



THE END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至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